当木犀惺忪、丹桂馥郁,当碧华初上、素娥曼舞,人们终于意识到,秋已逾半,夏意阑珊,中秋已悄然而至。
中秋的多情,在于其“味”。此时立于枝头的桂花,早已给中秋打上烙印。不似牡丹般盛气凌人,也区别于丁香的哀婉幽怨,桂花的香气含而不露,不卑不亢,弥漫十里而不衰,落土数天而不散。桂花犹可泡茶、酿酒,或制成月饼馅料。茶酒清冽,月饼甘甜,闻之即令人口舌生津。哪怕是囫囵止渴、大快朵颐,亦是食之难忘。
月,是中秋之夜的精魂。若是平日里的秋夜,朔风阵阵,寒星点点,落木戚戚,哀鸿切切,弦月总是冷眼旁观。可这又如何呢?凉薄,向来与中秋的月无缘。纨扇今弃掷,云雾作胭脂,婵娟洗尽了通身冷峻和不可一世,竟添六分温润、三分妩媚与一分矜持。只需一瞥,便教人的思绪徜徉在壮丽的光华下,醉倒在墨色的怀抱中。
如此这般,脑海不禁回荡起亘古的传说。世世代代人们的传颂、隽誉与遐思,赋予了眼前这轮圆月“兔影”“桂魄”“玉蟾”的嘉名。“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古往今来,为她倾倒的文人骚客不计其数,却鲜少有完美摹其状貌、刻其神髓者,因为那深邃的、灵动的、狡黠的美,足以让任何词藻黯然失色。
所谓中秋多情,大抵是人间多情。一位姮娥,牵尽万千思绪;一轮玉鉴,见证多少离合?今夜,广寒又现全貌,仿佛号召着尘世的团圆。故人重逢,自是觥筹交错,共享此刻欢愉;游子断肠,对月释一盏天灯,将情意送至月光彼岸。
灯息月落,佳期难舍。露华难载誓愿,月明涤尽相思,谁堪入卿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