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入伏”后,全国多地将会进入持续高温模式。
三伏·由来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
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更热。
三伏·时节养生
冬病夏治:由于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所以在这一阶段,为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
伏天进补:民间有“头伏鸡,二伏狗,三伏甲鱼红枣肚”的说法。进补要“看人下菜”,如哮喘、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在伏天不能贪吃生冷食品,虚寒体质的人要少吃寒性食物,如梨、西瓜、冷饮等。
夏练三伏:俗语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古代长期养生修炼的经验总结。现代医学证明,在炎热的高温天气中,人体内会产生一种应急蛋白,可抵抗暑期对人体的伤害。但是锻炼也要避开高温时段、防止中暑。
三伏·防暑指南
加强隔热、通风、遮阳等降温措施,外出时注意遮挡日晒。
适当多喝含盐清凉饮料,不要等口渴后才补充水分,可饮用预防中暑的降温饮品,如山楂汤、冰镇西瓜露、绿豆酸梅汤等。
切莫一时贪凉,用过快方式降温,大量出汗的时候冲凉水澡、对着空调风扇直吹等,都易造成身体不适,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心脏机能。
多吃新鲜瓜果,补充身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保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行。
随身携带解暑药。人丹、藿香正气水、风油精、清凉油等。出现不适症状时,可用所带药品缓解症状。
注意饮食健康与卫生。夏季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避免油腻,适当吃辣,有助于散热除湿,平衡身体寒热。
保证休息,休息不足、疲劳和饥饿条件下也容易发生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