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学生执笔书写清廉、立言弘扬正气,在字里行间涵养忠诚警魂、淬炼初心本色,以文字力量传递山警清风、彰显警营正气,治安学院组织开展了“齐鲁青未了·清风满山警”清廉主题征文创作活动。现将部分优秀作品予以展示:
廉泉润心田,清风满山警——一名警校生对廉洁的感悟
24治安一区队孟凡鑫
《论语·颜渊》有言:“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初读时不解深意,直至踏入警校,经历一次次思想洗礼,才逐渐领悟其中真谛。入学第一课,我的大队长老师肃然告诫:“你们手中将掌握权力,更是责任。权力如剑,清廉是握剑之手——手不净,剑必伤及无辜。”这番话深深刻入心底。道德防线的溃决,往往始于微小裂缝,如堤坝蚁穴,不及时修补,终将崩溃。
《孟子·尽心上》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预备警官,我们更早直面社会复杂。在北京实习时,我跟随一位老民警处理纠纷。当事人递烟,老警当即正色拒绝。事后他对我说:“收一次礼,就矮人一分;拒一次礼,就立起一尺。警察不仅要执法如山,更要守身如玉。”这句话如清泉涤荡心灵。社会如熔炉,淬炼真金,也融化软弱。我逐渐明白:警察不仅是执法者,更是道德风尚的引领者。身着警服,代表的不仅是个人,更是法律的尊严与社会的良知。这要求我们以更高道德标准自律,以更严规范约束行为。
纵观历史,执法者清廉与否,关系国家治乱兴衰。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廉者,政之本也。”包拯、海瑞等清官流芳百世,正因持身以正、执法如山。专业学习中,我们剖析中外警察制度,发现警风清廉的国家,社会信任度高,法治环境好,经济与社会和谐基础坚实。这使我们生出更深敬畏。《荀子·君道》言:“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执法者清廉自律,我们肩负当下职责,更承担历史使命。警校生应知,道德选择不仅影响个人,更关系法治进程与国家治理效能。
从青年到警察的蜕变,不仅是知识技能的积累,更是价值观重塑与精神升华。我们学习警察史,了解一代代公安干警以热血捍卫法律尊严;开展廉政教育,通过案例剖析、情景模拟,让清廉意识融入血脉;参与社会实践,走进社区、服务群众,体会警察职业真谛。过程充满挑战,需不断克服自身弱点,但想到未来使命,便有无尽力量。《大学》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警校学子尤需修德以明善,亲民以服务,达于至善。修行不仅在课堂,更在日常点滴:食堂自觉排队,图书馆轻言细语,集体互帮互助。这些小事,实为道德修养重要组成。我依稀记得一位师哥在同乡分享会上慨言道:“将来或面对各种诱惑,但请记住,警校教的不仅是做警察,更是做人。我们要在黑暗中点燃灯火,而非抱怨黑暗;在浊流中保持清泉本质,而非同流合污。”
《周易·否卦》云:“君子以俭德辟难。”站在人生关口,我知从警之路不会一帆风顺。或有诱惑、压力、困惑,但警校赋予的道德铠甲将护我们前行。愿永葆初心,将“话廉修德”内化为日用不觉的实践,在重大考验前守住底线,于细微处体现修养。当我们走向全国,将如种子播撒清廉品质,在群众心中树立警察良好形象。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砥砺品德,提升境界,努力成为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忠诚卫士。
藏蓝青春,清廉为盾。新时代预备警察,责任重于泰山。我们需个人修德向善,以言行影响社会风气,以行动捍卫国家法治尊严。个人、社会、国家,因“廉”紧密相连,因“德”共同提升。在民族复兴征程上,警校生愿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以清廉品格筑牢安全屏障,用青春热血书写警察荣耀。清泉涤尘,初心如磐,以行动证明:警徽光芒,永自心灵纯净;法治尊严,始自操守坚贞。以《诗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功夫锤炼品德,以《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永葆赤子之心,书写新时代警校生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