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依法治国理念,强化青年学警法治素养,提升信访矛盾化解能力,5月14日,治安学院2024级一中队团支部于教学楼B406教室开展“法治信访,青春筑基”专题理论学习。此次学习以理论知识为核心,通过系统讲解《信访工作条例》框架要义,深化学生们对信访法治化的认知与认同,一中队团支部副书记陈鹏宇担任主讲人,一中队团支部全体学生参加。

学习聚焦《信访工作条例》的主要内容与实践意义,陈鹏宇以“新时代信访工作的法治转型”为主线,通过系统梳理《信访工作条例》的制定背景、核心原则及公安实务关联。从“信访制度的历史沿革”切入,对比新旧法规差异,重点阐释“诉访分离”“依法分类处理”“多元协同化解”等机制的理论内涵。结合公安机关在信访工作中的职能定位,他着重强调,《信访工作条例》的法治化设计,既是对人民群众诉求的规范化回应,也是对执法者权力的制度化约束,作为预备警官,须以法为尺,将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贯穿信访案件全流程。

借助多媒体课件,陈鹏宇将抽象法条转化为直观认知。从2005年信访条例到现行信访工作条例的更新,可以清晰地看到新条例明确了适用范围,涵盖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等众多部门。这意味着信访工作不再局限于某一领域,而是全方位、系统性地覆盖到社会治理的各个层面。它是党和政府倾听民声、了解民意、解决民忧的重要渠道。新条例突出党对信访工作的全面领导,拓宽适用范围,彰显社会治理理念的进步。
随着学习活动进入尾声,陈鹏宇立足全局视角,凝练总结学习要义,他指出《信访工作条例》不仅是化解矛盾的工具,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缩影。它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承载着“法治中国”建设的深层逻辑。作为公安事业的生力军,我们当以《信访工作条例》为镜,常照为民初心;以法治为炬,照亮履职征程。在未来的从警生涯中,既做社会稳定的捍卫者,更做法治信仰的传灯人。

此次学习以“理论深耕”筑牢法治信仰,以“主题升华”锚定从警初心,为一中队团支部的学生们日后投身新时代法治公安建设注入思想动能。未来,他们将以《信访工作条例》为指引,在实践中锤炼信访矛盾化解本领,在守护公平正义的道路上步履铿锵,为新时代法治公安建设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