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平安乡村建设,切实提升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引导治安学子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基层,近日,山东警察学院治安学院“鹊华警乡”社会实践团队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十八里铺镇李庄村,开展以“安全知识播乡土,青春护航助平安”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通过面对面讲解安全常识、手把手传授防范技能、心贴心解答群众疑问等方式,为乡村安全防护筑起一道青春防线。以下是此次活动纪实及部分团队成员的心得体会。

参与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后,我深刻体会到:安全教育不仅仅是“讲对道理”,必须“走进心里”。在村间小路上,我们借助沿途景象为孩子们讲解交通安全隐患,翻开精心准备的案例手册,手把手教授避险方法。一个小男孩听完后认真地说:“以后骑车一定遵守交通规则,再也不在路上乱跑了!”身着警服,我们不仅要守护乡村安宁,更要俯下身来,在村道旁、树荫下,将安全知识实实在在地传递给孩子们,让“平安”二字真正扎根在他们心中,成为日常生活的自觉行动,为他们的成长之路保驾护航。
——24治安一中队徐文宇

在村头广场,我们为村里的孩子们开展了一场生动活泼的安全教育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反霸凌知识、夏季防火和防溺水要点,结合真实案例帮助他们识别霸凌行为。通过互动交流,孩子们不仅认识到玩火、私自下河等行为的危险性,更掌握了实用的避险方法和求救技巧。这次宝贵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向孩子们普及安全知识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坚定了“守护成长”的信念。在为孩子们的安全成长注入藏蓝力量的同时,我也实现了知识传递与自我成长的双重收获。未来,我将继续投身社会实践,为守护乡村平安贡献青春力量。
——24治安一中队刘万震

在为莘县乡村老人们讲解反诈知识时,一位老人问我:“接到中奖电话是真的吗?”另一位老人低声说:“上次差点就相信了冒充孩子要钱的骗局。”看着他们紧锁的眉头,我意识到宣讲不能照本宣科,必须把骗局拆解成他们能理解的日常道理。于是,我用方言讲解“保健品诈骗”案例,帮大爷把子女电话设为快捷拨号。一位爷爷紧紧握着我的手说:“这下再有人骗我,我就找孩子,找警察!”这一刻,课本上的“防范意识”在村头的对话中变得具体而生动。作为一名公安大学生,我曾以为反诈就是雷霆出击的抓捕行动,而通过这次“三下乡”活动让我明白,对农村老人而言,耐心倾听他们的困惑,将防范方法手把手教给他们,这种把平安融入日常生活的“慢功夫”,同样是最温暖的守护。
——24治安一中队李馨蕊

为家乡父老开展反诈宣讲,让我对警察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当老人们紧握我的手表达感谢时,我突然明白公安大学生的成长不仅发生在课堂上,更蕴含在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中。面对看不懂复杂法条的老人,我们要把“不轻信陌生人转账”的理念种进他们心里;面对看不清宣传单的老人,我们要把案例一个一个讲给他们听。我希望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守护好老人们毕生的心血。宣讲结束后,老人们信任和感激的目光让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责任”二字的重量。这份来自乡土的认可与信任,比任何荣誉都更珍贵,它将永远提醒我牢记人民警察的使命担当,走好从警路上的每一步。
——24治安二中队李昭晗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鹊华警乡”团队成员收获颇丰。通过在李庄村的实地宣传,成员们不仅将反诈、防火、防溺水等安全知识送到了村民身边,更在与群众的密切互动中深刻体会到基层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作为新时代共和国预备警官,相信他们必将以此次实践为新的起点,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锤炼为民初心,将青春力量融入乡村平安建设,用专业素养守护一方安宁,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