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理论学习与实践融合,提升综合素养,治安学院2024级一中队部分学生积极投身暑期见习。从与历史对话的场馆实践,到直面群众的基层宣传,他们在不同岗位上体验公安工作的多元内涵,以青春践行责任,在实践中深化对公安事业的理解,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见习故事。
一周的文物整理见习,像把自己嵌进了时光的褶皱里。没有隔着展柜的遥望,只有指尖与旧物的切实触碰:档案纸张翻动时的细碎脆响,像岁月在低声诉说;金属器物表面凝着经年的微凉,内里却藏着永不褪色的温度。为泛黄卷宗编号时,页边空白处的几行小字引人驻足——或许是民警深夜阅卷的线索批注,或是对案情走向的潦草推演。那未经修饰的笔迹,默默诉说着无数个伏案的夜晚。
登记旧物信息时,博物馆讲解员姐姐娓娓道来它们的过往:那本磨损的巡逻记录,承载着十年如一日的社区足迹;那枚褪色的臂章,曾与主人在暴雨中并肩疏导交通。这里少有惊心动魄的传奇,多的是平凡日子里的细碎坚守。正是这些折痕、墨迹与细微的磨损,让抽象的“责任”变得可触、可感、可敬。一周虽短,伙伴们指尖的温度、默契的眼神,连同文物中蕴藏的力量,已化作心底沉甸甸的收获,必将照亮我的藏蓝征途!
——24治安一中队 尹筱禾

这个假期里,我来到曹县公安局孙老家派出所参与反诈宣传,让我真切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课本里的法律条文和犯罪模型,到了社区变成了大爷大妈手里的“免费领鸡蛋”传单,变成了年轻人手机里的“刷单返利”链接。只有用接地气的方言拆解骗局,手把手教老人设置诈骗拦截,才能让反诈知识真正走进群众心里。宣传中接触的案例令人警醒:有居民因轻信“虚假投资”痛失积蓄,也有人险些踏入“冒充公检法”的陷阱。这让我明白,反诈绝非简单的口号宣传,而是一场与诈骗分子争分夺秒的“攻防战”。我们多讲一句、多帮一次,或许就能为一个家庭守住财产安全——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让我对警察职业生出更深的敬畏。
这次见习也重塑了我的认知。从前以为警察的使命重在惩恶扬善,如今领悟,提前筑牢群众的“反诈防线”,从源头遏制犯罪,意义同样重大。未来,我将更注重积累基层经验,将所学转化为守护群众的真本领,用专业为平安社会增添坚实屏障。
——24治安一中队 张艺馨

从博物馆里的时光回溯,到社区中的反诈前沿,不同的实践场景,却是同样的初心坚守。学生们在触摸过往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服务群众中锤炼担当品格,藏蓝青春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从警为民的信念在历练中愈发坚定。未来,相信他们必将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前行,把见习中的感悟转化为奋进的动力,以专业能力和赤诚之心,为守护平安中国贡献青春力量,书写属于新一代公安大学生的责任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