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蓝育新苗:治安学院2025级带训教员心声录(三)

作者: 时间:2025-09-28 点击数:

汗水滚落之处,青涩渐渐褪去,留下的是坚毅的轮廓。训练场上,带训教员们与新生一同沐浴骄阳、共度星光,他们既是严师,指引方向,也是益友,温暖疲惫。今天,让我们共同聆听,锋芒在淬炼中发出的铮铮回响。

治安学院2025级三、四中队 王逸凡1deff4d7d0f823e89339746145ebfad

记者: 在您看来,这段军训经历是如何在新生心中,为为何从警这一初心问题埋下种子的?

王逸凡:在我看来,军训并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三种方式,悄然为新生播下从警初心的种子。

一是仪式感带来的身份启蒙。第一次穿上作训服、在烈日下站军姿、高声宣誓——这些具身化的体验,让他们初步触摸到警察职业的。制服的庄严、纪律的约束,都在无声地传递一个信息:你已不再只是一名普通学生,而是正在融入一个肩负使命的集体。这种角色转换的仪式,是初心萌芽的土壤。

二是挫折教育激发的价值思考。在挑战体能、克服想家情绪、反复练习动作的过程中,他们自然会问:我为什么要坚持?而战胜困难后的成就感、与同伴并肩作战的情谊,恰恰给出了最真实的回答:这份艰苦背后,是超越个人的荣誉与价值。磨砺中的自我肯定,让从警的初心变得真切而具体。

三是集体力量铸就的职业感想。军训作为一种高度组织化的集体实践,其严谨作风、统一行动和坚持精神,共同勾勒出警察职业的雏形。新生在整齐的队列和共克难关的过程中,感受到纪律、执行力和凝聚力。他们开始将自己视作这支队伍的一员,想象成为其中可靠的一分子。这种对集体精神的认同,是将抽象职业概念转化为共同追求的关键。

所以说,军训更像是一次育苗”——用纪律塑造土壤,用磨砺浇灌幼苗,再用榜样的光芒予以照耀,静待为何从警的初心在未来风雨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治安学院2025级三、四中队教员 许建健

图示, 示意图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ver1

记者:在疲惫与困难面前,您认为新生坚持的动力是如何从“完成任务”转向“不负这身作训服”的责任感的?

许建健:在我看来,这种动力转变的关键在于两个层面的“认同”在同步深化。

首先是外在符号的内化。作训服最初只是统一服装,是军训生活的一部分。但随着汗水一次次浸透、尘土一次次沾染,它不再只是外在标识,而成为拼搏的见证,变成贴身的奋斗皮肤

其次是集体荣誉的唤醒。当个人的动作影响整体,当一个人的松懈连累集体,我们便紧密相连。动力从害怕被批评升华为不愿拖累大家,这种为集体荣誉而战的意识,正是责任感的萌芽。

最终,当维护集体荣誉对得起这身衣裳合二为一,动力便实现质的飞跃。他们坚持,不再只为完成军训任务,更是为了捍卫穿在身上的尊严与承诺。这便是不负这身作训服最朴素的解答。

岁月流转,这段日子必将成为记忆中熠熠生辉的一页。汗水浸透的拼搏,温情相伴的日夜,共同为青春的藏蓝画卷铺就坚实底色。愿少年们此去,身铸钢铁脊梁,心怀滚烫温度,在未来的从警路上,永远热血,永远向阳。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山东警察学院 治安学院   鲁ICP备 050019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