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因此,青年团员的革命红色教育,要充分运用红色基地这一“活教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让青年团员在实践中接受革命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接下来就让我们与2023级治安系一中队团支部一同前往山东海阳地雷战纪念馆,追寻当年的红色记忆吧!
1940年2月,日寇的铁蹄踏入海阳,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海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仇敌忾,奋起抗战。1943年5月,首颗地雷在瑞宇村炸响,拉开了海阳地雷战的序幕。海阳民兵在各村建立地雷加工厂,自己碾炸药,制造石雷,不仅制造出夹子雷、连环雷等10多种地雷,还创造了子母雷、头发雷等30多种埋雷方法。他们与日寇先后作战2000余次,毙伤俘敌1800余人,缴获武器600余件,这不仅沉重的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而且在海阳人民的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胶东乃至中华民族抗战史上涂上了浓重的一笔。
1945年10月,许世友将军为赞扬海阳地雷战挥毫写下“英雄造地雷、雷乡出英雄”10个大字;1989年8月,迟浩田将军写下“地雷战倭寇丧胆、卫海防壮我国威”以称赞这场勇抗倭寇、壮我国威的伟大战争;1991年7月,杨得志将军也亲自题写了“地雷战”三个大字。
1962年,八一电影制片厂以海阳地雷战为背景,以三位全国民兵英雄为原型,在海阳成功拍摄了军事教学故事片《地雷战》,并轰动全国,使海阳人民抗日地雷战的英雄故事家喻户晓。
红色教育基地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记录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根脉,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伟大历程和红色基因,是光荣历史、优良传统、爱国情怀、革命力量的集中真实展现,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殿堂、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在抗日战争时期那段壮怀激烈的峥嵘岁月中,2023级治安系一中队的团员们不仅真切地感受到了战争年代里中华民族顽强拼搏、绝处逢生的抗战精神,而且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成立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在追寻红色记忆的过程中,团员们认识到,身为一名预备警官,应当不忘党来时之路,从红色基地这一“活教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传承红色基因,用实际行动发扬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