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山东警察学院与甘肃警察学院、宁夏警官职业学院、内蒙古警察学院举办的黄河流域公安院校治安博士讲坛(第二季)第五讲通过雨课堂直播进行,本次讲座是本季黄河流域的最后一讲,讲座由山东警察学院白海峰博士主讲。
本次讲座的主题为“枪支认定标准及问题研究”。白海峰首先介绍了枪支的概念与分类,枪支按制造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制式枪支和非制式枪支。通过介绍2001年射击干燥松木板标准、2008年枪口比动能标准、现行枪支认定标准等,讲座分析了枪支认定标准的演变过程,并根据2008年公安部发布的《仿真枪认定标准》详细介绍了认定仿真枪的三条特征,指出我国《枪支管理法》禁止制造、销售仿真枪。白海峰分析了社会上对枪支威力动能标准的一些错误认识,并通过王引鹏案、福建刘大蔚走私武器案、天津赵春华涉枪案等指出我国在枪支认定标准上存在的公共认知与法律标准脱节、司法裁量权受限等问题,并为完善枪支认定标准提出了四点建议,分别是规范涉及枪支的相关立法、对致伤力阈值进行合理修订、加大涉枪犯罪普法、完善司法裁量机制。白海峰总结,对枪支的管理严格,可以给社会提供安全感,但对公民的自由度造成了一定影响。

本次讲座通过案例研讨与理论分析,纠正了目前社会对枪支威力的认知误区,启发与会者从专业视角思考安全治理与公民权益保障的平衡路径,为学生们提高专业素养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为未来涉枪案件的高效执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