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刚踏入山东警察学院时略带青涩的新学生,到如今在各项任务中独当一面的治安学院2024级一中队学子,迟舒畅用行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蜕变。接到讲解英烈墙任务时,她反复打磨讲解词,对着镜子练习手势表情,最终以沉稳大气的表现圆满完成使命,让英雄故事在字句铿锵间绽放光芒。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道路上,迟舒畅始终保持着永不言弃的韧劲。备战“挑战杯”时,从未有过一丝懈怠,凭借这股不服输的闯劲,他们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捧回山东省二等奖的奖杯。同时,在第十五届全国公安院校学生科技应用创新大赛中,大胆创新,将前沿科技与警务实践结合,经过激烈角逐,斩获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在警院这片热土上,她正以昂扬向上的姿态,不断突破自我,向着成为一名优秀预备警官的目标奋勇前行。

记者:负责讲解英烈墙的经历,对你作为预备警官的职业理想和责任担当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讲解英烈墙时让我深刻理解山东公安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背后是一名名人民警察的无私奉献,墙上每一个名字背后的故事都像重锤敲击内心深处。那些用生命践行使命的前辈们,让我更真切地理解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含义。作为预备警官,这不仅让我坚定了“守护正义”的职业理想,更明白责任担当不是口号。英烈们面对危险时的义无反顾,让我意识到未来从警后,哪怕是日常事务,都要以他们为榜样,把“服务人民”的使命刻进骨子里,时刻准备用专业与勇气扛起责任。
记者:在“挑战杯”备赛过程中,公安院校独特的警务化管理模式和高强度训练,对你平衡学业、竞赛与日常训练带来了哪些挑战?
答:警务化管理要求作息规律、纪律严格,高强度体能训练也会占用较大块时间。面对这些问题,必须做到白天高效率上课,做好及时复习;主动迎合警务化管理,万事打好提前量;利用下训等碎片化时间抓紧研读资料、稿件等,与团队成员及时进行线上交流线下研讨。临近比赛时间时较为紧张,但换个角度看,这种“高压平衡”反而锻炼了我的时间管理能力和抗压能力,倒逼提高时间利用效率,锻炼稳健的心态,慢慢摸索出了有效平衡各类事项的节奏感。
记者:在备赛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是如何协作,将各自的专业特长发挥到极致的?
答:团队成员来自不同专业,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擅长领域。申报书撰写、对外联系调研、PPT制作、答辩演讲等均有专人负责,大家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信任、积极探讨、认真负责,让每个环节都能落到最擅长的人手里,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研究深度。在负责人带领和老师指导下采用专人专责与交叉校验并重的模式,通过跨专业视角避免单一思维局限,使项目在专业性与实操性上实现双重提升,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向同一个目标前进。

勤学苦练,是公安院校学子对专业与使命的追求,每一堂课程、每一次训练,都在用汗水书写着他们的成长与蜕变。迟舒畅以优异的成绩与出色的表现,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公安大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与昂扬的进取精神。下一步,她将继续把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用青春热血浇筑专业根基,以过硬本领回应时代召唤,立志成长为守护平安中国的栋梁之材。